🌞她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渥待遇,回到祖国,面对重重阻碍,她毫不畏惧,志向坚定,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虽然一生未嫁,但她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倾注于中国的半导体材料事业,塑造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院史馆--院史回眸 | 19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的故事——林兰英)
1987年,国际空间材料科学研讨会上,一位中国女科学家的发言,让在场的外国专家集体沉默。
她,就是林兰英,一位放弃了美国优渥生活,毅然回国,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奋斗终生的巾帼英雄。
彼时,她提出要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返回式人造卫星开展太空砷化镓单晶生产试验,这个在当时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想法,却在不久的将来,震惊了整个世界。
林兰英的人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传奇,她出生于一个女性不被看好的时代,那时候女孩被认为会拖累家庭。
1918年,林兰英出生在福建莆田一个名门望族,但即使出身名门,也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
童年的林兰英,就如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女孩一样,早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妈妈打扫卫生、做饭,还得照顾小弟弟,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尽管环境很艰苦,但她对知识的渴望一直没有减弱,看着同龄的男孩背着书包上学,小小的林兰英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她渴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走进学堂,感受知识的魅力。
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林兰英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绝食,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孩为了读书,竟然不惜以绝食相逼,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最终,妈妈被她的坚定打动,同意让她去上学了。
林兰英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从不偷懒,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读到中学,一直都是班里的高手。
1936年,林兰英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福建协和大学的物理系,成为了莆田第一个上大学的女生,大家称她为“莆田第一个女状元”。
1948年,林兰英跨洋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士。
在异国他乡,她克服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215年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该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博士。
林兰英毕业后进了美国索菲尼亚公司,做起了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成果相当突出,她成功研发出了公司的第一根硅单晶,还获得了多项专利,成了公司里技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高薪、荣誉、地位,这些令人羡慕的一切,都没能动摇她回国报效的决心。
1957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一切都需要重建和发展,林兰英接到祖国的召唤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回到了祖国。
当时,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她的选择,认为她放弃了在美国的大好前途,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简直是“自讨苦吃”。
但林兰英心中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她坚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回到祖国后,林兰英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半导体事业中。
那时候,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几乎是空白的,为了改变落后的情况,林兰英和她的团队加班加点,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1957年,在林兰英的带领下,中国第一根锗单晶研制成功,1958年,中国第一根硅单晶也成功问世,中国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制造出硅单晶的国家。
林兰英没有停下脚步,她明白科技发展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0世纪60年代初,林兰英开始关注当时很少有人研究的砷化镓材料。
砷化镓这种材料,熔点非常高,达到了1238度,而且非常容易挥发,毒性很强,当时国际上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材料没有多大前景。
尽管许多人反对,林兰英还是坚持要研究砷化镓材料,她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材料虽然制造难度大,但性能优异,在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林兰英带领团队成功克服了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拉制出了中国第一根砷化镓单晶,为中国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林兰英开始关注空间科学,她提议在太空中做砷化镓单晶的生长实验。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林兰英并没有被质疑声所吓倒,她坚信自己的判断。
1987年,林兰英通过中国自己研发的返回式卫星,成功完成了砷化镓单晶的太空生长实验,这让全世界都感到非常惊讶。
这项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为中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